您的位置:首页/会员原创/小说

下岗

来源:作者:孙成中时间:2016-06-26热度:0

1.母亲

母亲病重,张子怀陪了两夜。

清晨,二哥把饭做好,母亲吃过,母亲很乖,吃过饭,看着张子怀。

张子怀看了一眼母亲,想想单位的工作,欲言又止。

二哥看看张子怀,说道:“母亲的病,也不是一天半天了,你忙你的。”

张子怀放心不下,看看母亲。

母亲是5月2日摔倒,导致股骨头断裂,在医院的小弟说:“没事,母亲的身体一直挺好,做个手术就好了。”

张子怀相信弟弟,他毕竟是医院的骨科大夫,博士毕业。母亲的手术挺好,但一个月出院回家后,母亲又摔倒了。

张子怀想:秋天到来,母亲就好了,自己可以利用周末多回来几趟。

三个月转眼就过来了,母亲脱像了,张子怀看到母亲瘦了,也知道母亲受了很大的委屈,但是,他还抱着母亲不会倒下去的希望,没有想得太多。

母亲看看张子怀,问道:“你不是五天的假?”

“咋,咋是五天的假?只有两天,是礼拜天。”张子怀张口说来。

而这竟成了张子怀永远的痛。

走出家门,张子怀朝自家的窗户看看,以往的这个时候,母亲总要趴在窗台,朝张子怀招手,算作告别。如今,躺在病床上的母亲,不会走到阳台,而张子怀还是希望看到点什么。

2.妻子

婆婆病重后,自己的母亲说过自己:要回去照顾老人。为媳妇的何尝不是如此想的?可是,单位的工作,离不了自己,而每次自己回到婆婆家,总要让小姑子忙乎,这倒让自己感觉,回家不仅帮不上忙还要添乱。

婆婆躺在病床上,张子怀用钱、回家,她总是全力支持。看到丈夫返回后心情不好,她就做好饭菜,静静地看着丈夫。丈夫不喜欢妻子唠叨,这是所有男人的天性,妻子也就不说。

晚上,张子怀回到家,已经是夜里10点了,妻子看看他,问道:“咋样?”

“老样子。”

妻子不再说啥,以往,这个时候,张子怀总会洗洗睡了,五十多岁的人了,坐几个小时的车,又是大热天,身体吃不消。

然而,今晚,张子怀没有睡,而是打开微机忙碌着。

“睡吧,累一天了。”妻子催促。

“你先睡吧,有些事情,需要记一下。单位被重组后,一批老人要下岗。”

妻子原本不想说这事,张子怀说了,她的心里就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——七上八下的。

是的,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来到勘探队,原认为吃公家饭,住公家房,父母为此很自豪儿子成为公家人,一生吃穿不用愁。然而,先是赶上房改,而后又赶上搞啥绩效工资,最后,单位被重组。

想到这里,妻子想起婆婆的话:俺一辈子经过跑鬼子,经过大跃进,经过吃不上饭的文革,又迎来最好的日子,种地不交公粮,住上了楼房。

老婆婆的心态一直挺好,无论环境如何变化。这话让妻子心里亮堂了不少。

她知道,张子怀自尊心强,搞了一辈子政工,离退休还有四五年,怕是找不到工作了。

其实,同龄的技术干部早就被人家聘走了,只有张子怀还在单位最后忙活着。

想到这里,妻子忽然有一种心痛的感觉,为张子怀鸣不平、

张子怀忙啥?妻子从不过问,这也是他们俩最大的好处。张子怀从不问工资多少,生活极为简单,妻子做啥就吃啥,也没有烟酒的依赖,尤其是不抽烟。夫妻彼此,从不设防。所以,在情感方面,妻子是放心的。

3.坚守

一大早,老贾过来,他知道张子怀上班来的比谁都早。

抽出一支烟,递给张子怀,又放到自己嘴里,点上火,抽了一口,赶忙熄灭,抖抖地放回烟盒。

“对不起,老弟,忘了您不抽烟,又忘了您烦其烟。”

张子怀瞅瞅老贾,没有吱声。

老贾看看张子怀,忿忿地说道:“他妈的,不是东西,老弟多好,别人都被聘走了,而你至今没有消息。”

张子怀笑了,问道:“您来,就这事?”

老贾看看张子怀,说道:“事情不大,我知道,你这里有一个照相机,早就过时了,我家贾丽要实习,你看借给我用用。”

张子怀笑笑,说道:“我就知道你有事,谁不知你的脑袋象计算机一样快,可惜只为自己盘算。”

老贾不好意思说道:“看看,你老弟磕碜我不是。我就这点本事,你那里放着也是放着,何况单位都处在这个时候,干嘛不为个好人?”

张子怀看看老贾,站起来,围着他转了一圈,说道:“老贾,老贾,你说借只是个借口,不还,才是你的本意。”

老贾憨憨地笑着:“这又咋样?你都快下岗的人来,送个人情,有啥不好?”

张子怀笑了,说道:“老贾,这事,我做不了主,登记在账的东西,我不可能借给你。”

听到这里,老贾生气地站起来,说道:“你这个死脑筋,也罢,全当我没来。”

4.救助

老贾走了,张子怀的心里也感觉不快,这个老贾,总想占公家便宜,一辈子,也没有大出息。

是的,在张子怀的记忆中,老贾来单位时间不短了,同期来的,不少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业务骨干,唯有他,总是不进步。思考半天,就是他忽视学习加思考。同期来的,张山,虽说是中专毕业,如今已经获得博士学历。他就是牺牲业余时间来学习,结果,工作业绩很多,学业水平也越来越高。

思考间,听到楼下传来一阵惊呼声,张子怀立即赶到楼下,发现保洁员倒在地上,有人已经打了120.

张子怀懂一些急救知识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。而后,又跟着救护车把病人送到医院。

原来是保洁员脑动脉血管瘤破裂。

让张子怀想不到的是,他从病房走出来,晚报记者就来到他的面前,进行采访。

张子怀的确没有准备,也不会准备,只是不停地回答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,是大伙儿帮忙的结果。”

晚饭,桌子上多了两个菜。

“你知道了?”张子怀问妻子。

妻子笑笑,说道:“你的行动,何时不在我的监控之下,何况,全城的人都知道了,我是希望,通过这件事情,让你能继续留下来,不至于下岗。”

张子怀笑了,说道:“下岗,有啥不好?又不是我一个人。我就不相信,自己找不到新的工作。”

妻子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你的专业,能干啥?现在讲企业管理,人力资源就是招聘、用人和薪酬,财务会计就是资金筹措与保值,还有市场营销就是把产品说得天花乱坠,你那一项能行?”

张子怀也不争辩,说道:“你不用担心,我不会给你添麻烦的,天生我才必有用。”

“死脑筋,何时能活泛些。”妻子不再说什么。

是的,三十多年的夫妻,基本不用语言交流就能知道彼此的所思所想,想改变一个人,那是难上加难的事情,夫妻之间最好不要彼此费心。

5.应聘

张子怀按照广告的提示,前往新宇宙公司应聘。

“专业?”一位四十多岁的主管问他。

“政工,不过也可以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,还可以从事办公室的管理工作。”张子怀解释道。

主管仔细打量了一眼,说道:“我们想招聘三十岁左右,有经验的到办公室任副主任,您有经验,就是年龄?”

张子怀赶忙说道:“我知道,我知道。”

张子怀急忙离开招聘室,感觉脸色有些发红。第一次应聘原来如此。在体制内忙碌一辈子,到头来,仿佛自己离市场离社会很远很远。

站在宽阔的马路旁,看着如潮的车流人流,张子怀感觉自己从未有过的孤单。

今天一大早,他请了假,说出来办点事情。

吸一口气,再慢慢呼出来,如此反复再三,张子怀的心情平静了许多。而后,他又动了一番脑筋,给自己的几个同学打电话,这次,有效果。一位老同学告诉他:“听说单位一位保安辞职,暂未找到接替的,可惜是值夜班,月工作2600元。”

张子怀算算离岗后,单位每月发二千多元,加上这些钱,也够用的。于是,赶紧让同学和有关部门说一下,把这个岗位给自己留下,明天,自己就过来应聘。

“老天有眼,谁说我找不到工作。”

他信心满满地回到家,妻子看到丈夫的好心情,自然也高兴。

“你说过,我找工作难,现在,咱就找了一个,夜里值班,白天睡觉。”

妻子笑笑,说道:“就是看大门的,早在我的意料之中。”

“看大门有啥不好?夜里,我还能多看几本书。”张子怀争辩道。

“看书?”妻子说道,“看电视,眼睛都累,看书不是更累?啥年龄了,不服老不行。我说,只要你有事做就行,我就放心了。”

第二天,妻子下班后,看到张子怀依旧在看广告,问道:“咋还上瘾了?”

张子怀说道:“昨天的活让给老李了,他妻子有病,孩子大学毕业又没找到工作。”

听到这话,妻子忿忿地说:“你就当菩萨吧,天下有难的人多去了,你能帮得过来吗?”

看到妻子生气,张子怀也不着急,说道:“看看,若说人家看不上我,你就不会这样,和你说了实话,你又发火。”

妻子苦笑了一下,说道:“我这辈子算是白活了,找了你这个傻瓜。如此看来,我也提个意见,你还是回老家,照顾一下老母亲。”

“这话我愿意听。”张子怀答应道,“再过半个月,我就没事了,单位交接的事情也就完成了。”

听到这里,妻子又说道:“不是我说你,眼下,谁还为那个破单位关心?吃都吃下去了,就等着消化了,而你还像回事似得,天天忙碌。”

张子怀说道:“媳妇,您别生气,几十年都坚持下来了,就半个月的事,让我做最后的贡献。”

6.下岗

重组大会隆重而热烈,张子怀远远地在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坐着,自己的领导依旧坐在主席台,精简后的员工队伍着装整齐的坐在一个区域,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。

张子怀听着领导讲重组的重要性,展望做大做强后的企业未来,讲企业发展的目标、任务与措施,谈对员工的要求。

听着听着,张子怀感觉领导讲的有道理,虽说自己的单位被兼并重组了,但这支队伍的大部分骨干还在,领导的讲话还在关注着自己这些下岗的人们,说不会忘记为企业重组做出牺牲的人们。

听着听着,张子怀流下了热泪,他为自己的渐渐老去,又为自己曾经的付出。

是的,明天,自己就告别这里,与新的企业没有关系了。一大早,他已经把自己三十多年来对市场、队伍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,满满几十页纸交给了领导,也算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任务。

想到这里,自己感觉轻松了许多。

下班后,他接到二哥的电话,说老母亲不好,让他抓紧回去。

来不及多想,张子怀自己驾车带着妻子朝老家赶去。

路上,张子怀的手机响起急促的声音,妻子嗯了接听键,是领导的声音:“请老张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。”

妻子说道:“老张的母亲骨折三个月了,老张一直忙单位的事情,刚接到老母亲病重的电话,他开车朝家赶。”

“老人高寿?”是领导在询问。

“八十多了。”张子怀说道,此刻,几颗豆大的泪珠从张子怀的眼眶涌出。


(编辑:作家网)